行銷語言 6 :分紅保單,當保險公司股東

「保險公司賺大錢,買分紅保單等於變成保險公司的股東,可以跟著分紅」,分紅保單可以讓保戶變股東嗎?分紅保單可以幫你抗通膨嗎?揭開分紅保單的真實面紗。




國治看到許多壽險公司的廣告,一直標榜自己公司的經營績效非常優秀,有的是連續好幾年都是「獲利王」;有的是連清潔工人都可以搖身一變成為保險公司的股東,坐享保險公司獲利之後的紅利,到底投保分紅保單等不等於購買保險公司的股票,成為保險公司的股東呢?

保險公司一直以來,都給予民眾一種家大業大,賺大錢與蓋大樓的感覺,因此若在購買保單之餘,還可以參與保險公司的績效,一起分享紅利給付,也難怪許多保戶會因為這一點而趨之若鶩地投保。

其實所謂的「分紅保單」,並不是一個獨特的保險種類,而是在購買人身保險時額外擁有參與紅利分享的機會,由於其具有享受投資孳息之性質,故大多會以儲蓄險或養老險的型式出現。


但有一個重要的觀念必須先行釐清!由於電視媒體的廣告行銷以及保險業務員的口頭告知,讓許多民眾以為購買分紅保單就等於是成為保險公司的股東,分享保險公司經營的紅利,這其實是一種錯誤的認知!

以下為某分紅保單條款的部分內容:「 … 依下列方式之貢獻比例法,計算該保單年度之紅利:以「該保單年度分紅保險單實際投資報酬率」為計算基礎時,貢獻比例為「死差紅利、利差紅利及費差紅利三項之和」按計算之貢獻度除以「所有分紅保險單貢獻度總和』所得之數值,乘以經本公司董事會核定分配予分紅保險單要保人之金額,即為該保單年度之紅利。」

根據條款可知,保單分紅是經由保險公司董事會所決定,而且保單紅利來源並非整間壽險公司銷售的保單,而是僅涵蓋分紅保單保單數。因此 所分的紅利並非是整間保險公司的紅利,僅是該公司旗下所有分紅保單所產生的紅利 ,與分享整間公司的經營績效,實際上是有落差的。兩者相去甚遠,豈可相提並論?

再者,因為分紅保單可分紅的特性,故保費會比較貴,下面以宏利人壽《圓滿 Plus 分紅終身壽險》為例,與一般終身壽險做比較。可以看到 即使扣掉分紅金額,分紅終身壽險保費還是貴上許多,分的紅可以說是分自己多繳的保費

分紅終身壽險與一般終身壽險保費比較表

註:均以繳費 20 年期為例


張國老平日喜歡閱讀理財相關報章雜誌,發現許多資訊都一再指出,通貨膨脹率將會降低金錢的實質購買力,讓張先生對於未來的退休生活感到異常惶恐!然而這一陣子張國老卻發現諸多壽險業界的重量級人士皆強調分紅保單可以「抗通膨」,讓張先生彷彿在汪洋中抓住一塊浮木、在黑暗中看見一盞明燈。分紅保單能夠對抗通貨膨脹,這樣的說法真的正確嗎?

許多保險業務員在介紹分紅保險的時候,經常會說道:「假如以ㄨㄨ保險公司過去的獲利績效表現,每年約可獲得樂觀紅利ㄨㄨ % ,因此 20 年下來您的紅利將會比購買一般的同類型保險或不分紅保險高出ㄨㄨ元。」

請注意,這裏是說「假如」!這僅僅是基於一種假設狀況下的紅利數字,不能代表紅利分配的真實數字,畢竟過去績效不能代表未來績效。姑且先不論分紅保單是否真能對抗通貨膨脹,若是民眾單純為了『抗通膨』這個因素而投保,就代表已經將分紅保單視為投資工具。

根據前面幾篇所探討,分紅保單的定位還是傳統型保險,主要功能在於保障,並非投資。在所有保險商品之中,只有前面有添加「變額」兩字,也就是所謂的投資型保險或年金保險,才具有投資的功能。大部分的傳統型保險,若單純以投資的角度來看,其效率將無法跟上通貨膨脹的速度。

此外保險公司在資金的運用上,受到《保險法》第 146 條很大的限制,並非可以任意對於收取而來的保費進行自由且不受拘束的投資。《保險法》為了保護保戶的權益,規定保險公司在資金運用上必須有相當的比重放在安全性較高的有價證券上,以免保險公司因資金運用不當造成巨大損失,進而危害保戶之利益。

所以即便是分紅保單的投資策略操作,也是以佈局債券為重心,努力做好資產配置,以求長期而穩定的收益。既然如此,在「高風險高報酬,低風險低報酬」的投資法則下,如果過度期待分紅保單分配高報酬將會流於不切實際。

我們已經明白分紅保單的紅利發放決定權,在於保險公司董事會。然而通貨膨脹率的的高低,卻是由整個市場的經濟狀況決定。就理財規劃的角度而言,人們真正關心的不是「對抗」通貨膨脹,而是能不能「跟隨」通貨膨脹,進而讓自己資產的實質購買力不至於降低,錢不會越存越薄。

所以重點在於我們的投資報酬率能否趕上通貨膨脹率,達成既定的財務目標。既然方向已經確定為進行投資規劃,那麼解決之道當然不會是著眼於保障的分紅保單。